温州城发集团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城发集团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瓯江潮涌处 国企再击楫|解码温州国企改革的“破茧”之路

温度新闻客户端2025/04/22

  当阳光掠过温州市域铁路上飞驰的列车,城市血脉中奔涌着不仅是通勤的人潮,更是一个时代的改革心跳。

  社区里,曾经的公交售票员变身销售员推广交运净菜,从售票到售菜,嬗变出国企市场化的改革活力。

  打开“社会治理一张图”,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便能查看与该地址相关联的人、房、企、事、物等分散的社会治理单元信息,这是国企改革的智慧成效。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始终以改革基因书写发展传奇。当“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融入国资血脉,一场以“破藩篱、激活力、赋新能”为主线的国企改革攻坚战,为这座创新创业之城注入澎湃新动能。

瓯江新城实景图。

  重组浪潮中的“凤凰涅槃”

  “因改革而生,伴改革成长,国企的成长与改革是相生相伴的。”在温州市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庆标看来,“破壳重生”不仅是时代赋予国企的使命所在,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从2010年6家事业单位与20家企业破茧重组为温州市城投集团,到2020年多家国有企业整合组建成温州市城发集团,再到2024年新一轮国企综改,革故鼎新间,市城发集团逐步明晰“城市综合运营商”的发展定位,企业资产规模劲增至1600亿元,全国城投行业排名跃居第31位,成为温州首家拥有2个AAA主体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也是全市唯一一家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试点单位。

  这种“破壳重生”的改革逻辑,同样在温州市铁投集团上演。“从指挥部到市场主体,变的不只是牌子,更是发展逻辑的重构。”市铁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三平感慨道。1985年,彼时金温铁路温州段建设指挥部设立,参与建成了金温铁路。为了进一步发展铁路事业,温州市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设立,甬台温铁路与温福铁路同期建成,三线汇集,温州形成了T形铁路网络。

接触网工敖闵和武延松在温州市域铁路S1线桐岭车辆段检修分段绝缘器

  2011年,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三家单位重组整合成立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撤销市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优化重组,让这家曾依赖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真正踏上“五位一体”市场化征程——既扛着市域铁路建设的民生重任,又操盘TOD综合开发等商业项目。

  在市公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新磊看来,“公用事业一体化”的现代化新格局就是要变革进取,要形成一个全市原水、供水、排水、中水回用“一张网”;管道燃气、瓶装液化气“一张网”;固废、水、气治理“一张网”的巨大公用服务圈,让基础设施建设“碎片化”成为历史。

  2024年,借助国资国企改革东风,市公用集团吸收合并温州建设集团、市政开发公司,形成下辖水务、建设、燃气、环保四大集团的现代化公用事业管理新格局,改革成果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企改革的“温州模式”进行推广。

  作为市属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决策的重要成果,2024年11月,温州设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新亮相。这家在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之上组建成立的“新国企”,全面开启了“温州设计3.0版”。“温州设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企业实现组织架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动能动力充分激发,着力打造更加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主体的重要举措。”温州设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进法介绍道。

  激活机制改革“一池春水”

  曾经,国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化程度较低。但国企亦是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解发展困境?

  打破“铁饭碗”、推行“揭榜挂帅”,行政人员变身“业务经理”,从“被动干好交办工作”升级到“千方百计干事创业”。市交运集团的“全员闯市场”战略正掀起“鲇鱼效应”。拥有14家二级单位的大国企,温州交运集团依托业务点多面广的特点,优化整合汽车全产业链业务,目前已形成首批94项重点业务产品清单,包括推出交运加油充电电子会员卡、公务用车采购租赁全生命周期服务、交运净菜、运游融合“十大产品”等。这场刀刃向内的市场化革命,让传统运输企业焕发新生。

  去年,交运集团市场推广中心挖掘增量业务超亿元,全员市场业务模式拉动增量业绩5亿元,疗休养、加油充电等重点市场化业务营收增幅超30%,市场化改革成效走在市属国企前列,昔日的“车轮子”正滚动出多元发展的“金果子”。

  “我们从2024年开始,强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明确‘利润为王、效益导向’,建立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人事管理、用工制度、薪酬体系等制度机制,让国企回归企业,更像民营企业。”市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茂富告诉记者,交运率全市国企之先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因企施策开展超额利润分享、减亏专项激励试点,创建市场推广中心,通过抽调31名优秀干部,分10个市场小组分领域分行业开展市场业务拓展,并不断完善配套运行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全员覆盖,真正让市场业绩成为员工岗位晋升、薪酬发放的重要依据。

交运集团第四代微公交上线

  温州设计控股集团则通过“领导挂帅+全员攻坚”双轮驱动,先后承接龙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勘察设计、市域铁路S3线丽岙车辆段上盖勘察设计、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园博园勘察咨询及数字服务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同时,全力推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实施院院合作、商会合作和商办合作等模式,进一步释放“温州设计”品牌效应,与市内外的政府单位、国企、民企等达成20余项战略合作意向,就在不久前还成功中标江苏省盐城市“步凤镇光明路东、步凤路南侧地块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标金额达6.1亿元,为促进温州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助力我市冲刺“双万”城市,奋力贡献市属国企的坚实力量。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举办2024年中意青年城市创意设计大赛赛题发布会暨2024年度“筑梦林”人才大会

  市城发集团推行的差异化考核制度,对市场竞争类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配机制;在所属单位全面铺开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试点探索股权激励,则让企业经营更贴近市场。“现在大家的业绩直接和收入挂钩,干事劲头更足了!”董庆标说。

  破旧立新,方能行稳致远。在温州国企深化改革的壮阔画卷中,机制创新如一泓活水,正为老牌企业注入勃勃生机。

  数字化赋能智慧“新国企”

  你能想象仅靠27个人,就可以自主运营110个停车场库,涉及1.5万余个停车泊位吗?在温州市城发集团下属温州市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巧妙借助数字管理这只无形的手,不仅高效地运营着这110个停车场库,而且接入了全市80%场库公共停车泊位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可实现智能疏导分流,“智解”停车难。

  “原本需一周设计的一张图纸,如今在5分钟内就能产出上百张风格和创意各不相同的图纸。”在去年5月举行的温州首届“数据要素×”数据产品发布会上,由温州设计控股集团打造的AI智“绘”精灵吸引了广泛关注。据了解,这款全市首个AI智“绘”精灵产品,已有效助力人工智能与主营业务的融合提升。

  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温州国企亦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管理升级、服务优化、产业转型等领域实现系统性重塑,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发展提质”的智慧化新路径。

  “过去施工靠经验,现在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应用‘智慧工地’集成管理系统,搭建‘数智监管、智能设计、绿色施工’管理模块,集成高位鹰眼、实景AR、无人机智能巡检三大核心技术,构建‘空地一体’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安全监管全天候全覆盖。”市铁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市域铁路S3线施工现场,运用BIM技术建立数字孪生模型,通过该技术结合管线精探,优化线路设计,还能避让重大管线。此外,还在工地现场应用“视频监控+物联感知设备(传感器)+智能终端”环保智联系统,对人员、设备、施工流程进行全过程跟踪。

  在龙港新城的地下排水管网“手术室”,市公用集团的智能机器人正在协助实施微创修复。大屏幕上,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排水”平台,了解市区约8500公里地下排水管网信息,并能定期监测每个街道网格的污水水质浓度等,从一张图“看管网”到“管管网”。

  潮起瓯越,改革者的脚步从未停歇。当市域铁路S3线的“进度条”不断刷新,当数字孪生城市在云端渐次成型,温州国企正以“改革者永年轻”的姿态,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着“强城行动”的国企注脚。正如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包光许所言:“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改革长跑,我们既要当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更要成为产业发展的‘领跑者’。”